大家心里都清楚,抗日战争赢得胜利是多么不容易。打了14年的仗,我们的对手装备特别好,而我们呢,子弹枪支都不够用,重型武器更是少得可怜。别说火炮了,就连坦克也没有。
网上常说“因为太穷,我都想不出啥了”,但其实仔细想想,这话也不全对。真要是穷到没法儿了,人们不但不会脑袋空空,反倒能想出不少新点子来应对呢。
手里没重家伙,比如大炮、坦克这些,那可咋整?自己动手丰衣足食,造呗!
自古以来,要想把人限制在小范围里,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控制交通。所以到了抗战第八个年头,日本把他们在我国境内能管的所有铁路、公路都紧紧抓在手里。需要的话,他们还会在中国的地面上新修道路。这么做就是为了通过这些手段来隔开我们的根据地。人们管这叫“牢笼战术”。
除了掌握铁路和公路,日军还建起了很多碉堡和炮楼。他们有个规矩,就是“每隔三里建个碉堡,每隔五里立个炮楼”。咱们军队的武器装备比不上日军,但我们擅长打游击,日军建这些炮楼就是为了对付咱们的“游击战术”。
这样,日军就能用少量的士兵拖住我军,而他们的大部分士兵,就能继续在中国的土地上肆虐,不断扩大对中国的占领。
只要日军的这个计划还存在一天,我军就会一直被它牵制着。
我军想到的第一个招数是对付公路。那时候,有战士说,咱们可以等敌人没留意,或者夜晚的时候,悄悄摸到敌人的老窝附近,偷偷把公路给毁了。
这一开始看起来还真像是个好办法。但咱们有对策,日军也有他们的招数。路被炸毁了,日本人自己肯定不会动手修,所以他们就逼附近的乡亲们遭罪了。日军拿枪顶着老百姓的脑袋,乡亲们就算心里一百个不愿意,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当苦力。大家没日没夜地干,路很快就又被修好了。
我军把公路给毁了,日军见状索性破罐破摔,等老百姓把路修好,他们就派了不少伪军来,没日没夜地巡逻守着。
我军想在晚上炸毁公路来突围敌人的封锁线,但这个办法最终没能成功。
【转变方向摧毁炮楼,还是攻不下,胡玉春:我造坦克强攻】
之前的计划失败后,我军明白了:要毁掉公路,得先偷偷摸摸的;而要偷偷摸摸,就得先把那些炮楼给拔掉。不过试了好几次,我军都没能摸到炮楼的边——刚靠近就被日军瞅见了,紧接着就是一顿子弹招呼。
老这样可不行,所以,在1940年9月7日那天,晋察冀第四分区的警卫连聚在一块儿开了个会。谁成想,这次会议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结果。
会上有人说:“咱们把人和武器都集中起来,悄悄地靠近敌人,给他们来个出其不意的攻击。”
有人又出了个主意:“咱们可以扮成修路的工人,混进敌人堆里,然后突然动手。”
他们想的办法都还行,但在动手前,有个大问题挡在大家伙儿面前得搞定:咋样才能又安全又牢靠地到达那个炮楼呢?要知道,咱们的头等大事就是把敌人的炮楼这个保护壳给拆掉啊!
这话一问出口,大家伙儿都暂时没了声。说实话,打不打还在其次,关键是得先琢磨怎么靠近那炮楼才有戏。眼下的情况,咱们大军要是贸然往前,说不定还没到炮楼跟前,就被上面放哨的日本兵一枪给解决了。
这可真是个让人伤脑筋的事儿!
大家又都开始动脑筋琢磨起来,会议室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。
“说一声啊!”
猛然间,一个清脆的声响从墙根处传来,打破了会场的宁静,把大家的注意力全给拽了过去。
大家一看,哟,这不是三班那个动不动就脸红的小兵胡玉春嘛!战友们心里直嘀咕,这家伙平时开会闷声不响的,今天咋就这么积极了,难道是天方夜谭?
可让人失望的是,小胡同志站了好一会儿,愣是一句话也没蹦出来,光顾着脸颊发烫。察觉到所有人都在瞧他,他羞涩地弯了弯腰,然后就不好意思地坐下了。
就在附近,有个姓孔的指导员挺了解胡玉春的,知道他害羞,就耐心地劝导他说:
小胡,咋突然不说话了?有啥想法就说出来嘛,大家不会笑你的。
受到孔教练的鼓舞,胡玉春最终壮起胆子,站起身,结结巴巴地提出了个主意:“咱们,咱们自己动手做个土坦克强攻,行不?”
那时候,军队里有很多战士都是从乡下来的,他们还没机会亲眼见过像坦克、大炮那样的大家伙,只是听说过名字,却没见过实物,有的人甚至连它们的名字都没听过。
所以,一听到胡玉春提的这个建议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:“土坦克是啥玩意儿?难道土也能造坦克?”接着,胡玉春一解释,大家才发现自己开了个大笑话,原来这土坦克根本就不是用泥土堆出来的坦克!那它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?
说到这个,平时挺害羞的胡玉春倒成了大家的行家。他特别喜欢这个,所以一讲到怎么做土坦克,眼睛里都闪着光。
胡玉春当兵前见过国民党的坦克,他就开始给大家描述起来,边说边用手比划坦克的大概模样,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。接着,说到怎么做土坦克时,胡玉春说,国民党的坦克都是钢铁造的,咱们没材料也没那手艺,不过咱们可以用木头搭个像坦克的架子,然后在架子上披上被子,好挡住敌人的子弹。
大家听完之后都明白了过来。这样看来,靠近那座炮楼其实也没那么费劲了。
孔教练觉得小战士胡玉春,平时看着怪害羞的,没想到还挺机灵的。他觉得这个法子挺实用,立马就高高兴兴地想去跟领导汇报。
孔教练离开后,大家伙儿立刻把胡玉春围了个水泄不通。听完小胡的一番说明,不少人心里面也开始盘算起自己的小九九来。
有人讲,一条被子不够暖和,那咱们就多盖几条,然后用绳子紧紧绑在坦克身上,只留出两个小窟窿来瞧外面的路。
有人认为,除了多盖几层被子增加防护,还可以把被子弄湿,这样一来,敌人要想用子弹射中我们就更难了。
大家纷纷说出了自己的主意,但这时又冒出了个新问题:被子湿了会变沉,木头做的坦克里还没装发动机,咋开到炮楼那儿呢?其实这也不难,咱们给土坦克装上四个轮子,让人在里面推着走不就得了。都说人多力量大,这不,大家伙儿你一嘴我一舌的,七嘴八舌地出主意,土坦克就这么一点点被改进完善了。
有了个大概的想法后,胡玉春立刻动手,飞快地画出了土坦克的草图。接着,孙教练把这张草图交给了上级。上级看到后,稍微想了想,觉得这个方法挺靠谱,非常看重。所以,孙教练回去时,肩上多了个任务:赶紧把实物做出来。
上面一说要行动,下面的人就立刻动起手来,毕竟机会难得,不能错过。
有了胡玉春的指点,事情进行得十分顺畅。
有人喊来以前做过木匠和铁匠的战士,让他们来搭土坦克的木头架子;有人跑到村民家里去借些必要的家伙什儿;还有人忙着打下手帮忙……
小组成员连着三天三夜都没停歇,困了就凑合打个盹,醒来后又赶紧接着做土坦克,最后终于把它做出来了。将士们瞧着这新鲜玩意儿,都好奇地上前摸了摸。
坦克造好后,接下来就得进入实地测试环节了。于是,大家赶紧把棉被钉好并弄湿,有个人站得远远的,端着枪朝那简易坦克开了一枪,结果一看,子弹才穿透了一层棉被,就被牢牢挡在了里面。
这就是说,土坦克真的很抗子弹,给了我们靠近敌人炮楼的好时机!
所有事情都进行得很顺畅。要说这个简易坦克有啥缺点,大概就是“司机”钻进去推它走的时候,轮子那边噪音特别大,还拖慢了速度。
这挺简单的,只要在轮轴上加点油润滑一下就行。到时候,只要里面的战士腿蹬得快,坦克的速度就不用担心了。
造好第一辆坦克后,大伙立马着手造第二辆、第三辆。没过几天,八辆坦克就齐刷刷地摆在了军部面前。难题算是解决了,接下来,就是咱们跟日军碉堡里的守军一决高下的时候了。
1940年9月15日,士兵们领到了新任务,那就是“把古城墙边上的那座四层高的碉堡给炸掉”。
战士们想着能驾驶“铁甲车”去安放炸药,炸毁敌人的碉堡,心里都乐开了花。晚上九点整,铁甲车队准时动身,借着夜的黑,他们带上联络设备,悄无声息地朝敌人碉堡的方位前进。不过,他们没直接从碉堡前面冲,而是绕到了碉堡的后面。
一切就绪后,随着一声“冲啊,打敌人”的呐喊,战士们奋勇向敌人的炮楼奔去。
不过,就算是深更半夜,炮楼上还是有日本兵在守着放哨。土坦克一到炮楼底下,借着微弱的灯光,敌人瞅见了个动来动去的“奇怪东西”。
"砰"地一下,子弹飞了出去,可如今咱们的土坦克经过测试,子弹根本伤不了它。里面的战士们继续用脚蹬着坦克,朝着炮楼越靠越近的地方前进。
这时候,敌人发现了不对劲,于是朝着那个土坦克开了更多的枪,可土坦克还是照样往前冲,速度一点没减。
指导员在后面时刻盯着情况,看到这一幕,心想日军可能觉得坦克不怕子弹,就会往另一边跑。于是他赶紧让坦克里的战士拿起枪,通过坦克上那两个像鸡蛋大小的洞,朝着炮楼开枪,好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。同时,他又让不远处准备好的队伍绕到炮楼左边的田埂那里,因为那里是炮楼后门,敌人逃跑最有可能经过的地方。
没想到,日本人发现坦克根本不怕子弹,还能贴近地面开枪,打死了他们不少士兵,这下他们可慌了神。一部分日军就像我们预想的那样,朝着炮楼的左边逃跑了,但大多数还是待在炮楼里没动。
日军一溜烟跑了,坦克部队的火力就不那么猛了。这时候,坦克里的驾驶员就抓住机会,把炸药包一个个悄悄放到离炮楼很近的地方,然后就赶紧撤回来了。
炮楼左边,一小队日本兵刚到,我军早就埋伏好的人立刻扔出几颗手雷,趁着日本兵没反应过来,炸倒了一片。接着,我军战士奋勇向前,把剩下的日本兵都解决了。
指导员对两边的局势都心里有数:坦克小队已经悄悄埋好了炸药,底门那边的日军也快被解决了。现在只需要把炮楼的底门一封,等炸药一引爆,那些还躲在炮楼里的日军,就会被炸楼给一并收拾了。
然后,指导员通过无线电喊话,给出了新指令:把塔楼底下的门堵上,门一堵好,大家就赶紧撤离。
我军全部离开后,引爆了预先埋好的炸药,爆炸声震耳欲聋,四层高的塔楼一眨眼就变成了残垣断壁。塔楼里的日军,被炸得肢体不全,浑身漆黑。
这场战斗让战士们打得真过瘾!没受多大损失,就干掉了好多日本鬼子,还把他们的瞭望塔给炸了。炸了一次就有经验了,以后,打破敌人的围堵绝对没问题!
在这次行动里,胡玉春这个小伙子可是立了大功,大家都纷纷夸他好棒呢。
不得不说,当咱们部队被敌人围得团团转、一筹莫展时,胡玉春同志想出的用“土坦克”挡子弹、炸掉敌人碉堡的招儿,可真是帮咱们大军冲破重围立了大功。
小胡虽然有点害羞,但他本事可不小呢!
大家都知道,日本鬼子建的碉堡和炮楼,大多都是用砖和石头砌的,特别结实是它们的一大特点。而且啊,这些炮楼四周开了好多枪眼,这样一来,就算里面鬼子人数不多,也能让我军打得挺费劲,老处于下风。
不过有了胡玉春这个“肉盾”,咱们军队要是挑晚上直接攻碉堡,黑夜一遮,避开敌人眼光轻而易举;再披上湿棉被,敌人就算躲在枪眼里拼命开枪也没用,一颗子弹也别想碰到咱们的战士。
埋好炸药后,赶紧撤离,然后马上点火引爆,炮楼一下子就被炸掉了。另一边日军赶来帮忙时,我军早就跑得没影了。
什么是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取胜?看看这个就知道了。那些让军队将领们大伤脑筋的炸毁炮楼、打破封锁线的难题,到了小胡同志这里,凭着他的聪明才智,轻轻松松就解决了!
